作為有責任和擔當的企業,柳工長期以來懷揣著“產業報國、反哺家鄉”的赤誠之心,投身農村幫扶當仁不讓,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柳工扶貧的鏗鏘樂章。即日起,我們推出柳工扶貧攻堅系列報道,記錄扶貧路上的柳工人、柳工事,描摹柳工奮斗精神,為脫貧偉業標記一個真實的地理坐標。
貧困是長期困擾人類的一大全球性難題,戰勝貧困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夙愿。
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柳工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,勇擔使命,盡銳出戰,勠力向貧困發起猛攻。多年來,柳工累計派出30余名扶貧“尖兵”奔赴扶貧一線,開辟山林產業路,實施道路亮化工程,打造幫扶村特色產業,捐資助教圓貧困學子求學夢,以“消”促“扶”架起農產品消費橋梁……
2020年,推動5個村貧困人口全部清零,向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。
柳工對待老鄉像對待客戶一樣全心全意,對待扶貧像對待產品一樣精雕細琢,不僅出資源、資金,更出方法、思路……千方百計帶領定點幫扶村擺脫貧困的桎梏。
柳工機械參建的19條產業路,使“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”“馬背騾馱”的歷史一去不復返;出資160余萬元開展的亮化工程,點亮了一個個少數民族山寨;還有那嶄新的風雨橋、人行橋、籃球場、戲臺……在保障村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時,柳工更注重提升村民的幸福感、獲得感。
截至2020年,柳工定點幫扶的5個貧困村,貧困人口從2015年的730戶2747人到2020年全部清零;貧困發生率從29.26%下降到0%;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6640元提升至13230元,增幅99%;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從3391元提升至10762元,增幅217%;“兩不愁”質量水平明顯提升;“三保障”突出問題總體解決;村里房子新了、腰包鼓了、貧困的帽子甩掉了,老鄉們日子越過越紅火。
決勝脫貧攻堅,成敗在于精準。柳工結合5個幫扶村實際,因地制宜、因勢利導,抓牢產業這個“牛鼻子”,“一村一業”“一村一品”打開了致富門路、補齊了發展短板、實現了持續增收。
在美俗村,柳工出資58萬元建設的茶葉加工廠,激發了村民種植茶葉的熱情,開創出一條科學致富、良性循環的產業發展新道路;
在思歐村,占地1200畝的茶葉種植基地打響“油茶興村”品牌,2020年茶果產量120萬斤,產茶油達5萬斤,30多名油茶加工廠工人每人年平均收入近4萬元;
在高海拔的楓木村,柳工投資9萬元探索實施菌類種植產業項目,并推動引進三江縣最先進的全自動生產線,如今產能提高至每天1萬棒,培育出的食用菌軟糯可口,深受消費者青睞。
為加強農產品產銷銜接,柳工聚焦侗鄉優勢產業資源,開發“柳肉聯·坐妹”系列產品項目推動產業扶貧,同時積極開展消費扶貧活動。過去五年里,柳工通過開展消費扶貧活動購買貧困地區農產品總額達850萬元,并將消費扶貧覆蓋至全體員工,以及經銷商、供應商和合作伙伴等上下游產業鏈,使昔日深藏于大山里的“美味”走向繁華都市、走出廣西。
小康路上,一個村民都不能落下。柳工以黨建為引領,“1個后盾黨組織+N個結對幫扶黨組織”協同發力,堅持扶貧與扶志、扶智、扶勤、扶德并舉,不斷輸送新思想、新理念,激發村民脫貧的志向和內生動力。
通過狠抓班子建設,嚴格執行“三會一課”制度,村“兩委”班子作風轉變了,積極帶領全村百姓脫貧致富;開展貧困戶、致富帶頭人、幫扶干部及柳工“四方見面”活動,成立脫貧攻關團隊,合力解決重難點問題,村民的思想也發生了根本性轉變:從“要我富”到“我要富”,主動抓機遇、想辦法、找門路,家庭養殖場開起來,林下經濟強起來,農家樂火起來……村民們各施所長,靠自己的智慧與汗水實現富裕。
“脫貧只是第一步,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?!弊钭尨迕駛儽对鱿Mc信心的,就是下一代的教育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。助學重教之風自柳工參與農村幫扶以來便延續至今,援建圖書室、捐資助學、與貧困學生結對幫扶、鄉村支教等一系列活動托起了無數貧困學子的未來;柳工國際“播撒陽光”“以愛之名”活動成為柳工助學品牌,“每月一堂英語課”開創三江縣楓木小學的英語教學先河……
“扶貧攻堅向前沖,我們有后盾柳工來支持……”提及柳工,一首深情的多耶歌唱不盡侗鄉人民的感激之情。
生逢壯闊時代,柳工見證、參與了人類歷史上亙古未有的脫貧攻堅大戰,多年來柳工的扶貧碩果正是這場偉大戰役里的一個生動縮影。柳工將持續弘揚勇于擔當、攻堅克難、合作共贏、使命必達的昂揚精神,收官不收兵,全力助推鄉村振興,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,共筑人類美好家園貢獻應有之力。